为什么叫"九牛二虎"之力,不叫八牛三虎之力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18:48:01
有什么典故吗?

为什么叫"九牛二虎"之力

〖解释〗比喻很大的力气。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。 九牛二虎之力经过计算约等于:一个成年人举起三头大象的力量,所以不要乱用
〖出处〗元·郑德辉《三战吕布》楔子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点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
〖示例〗费了~,把这件事弄妥了,未曾涉讼。 ★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七回

成语故事:周朝时期,周宣王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十分有名,就派人去请来询问他的勇力有多大,公仪伯回答能将蠢虫的腿折断,能抵挡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。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说自己能拖住九头牛的尾巴而不让其动弹

“九牛二虎”是约定俗成,人们习惯这样用,时间一长就成了惯例。

在《薛仁贵征东》中写道,薛仁贵误入一山洞,饥饿难忍,就吃了山洞石台上的九只面牛和两只面虎(类似面饼,外形是牛和虎),后来山洞主人回来(是一仙人),就说他吃了九只面牛和两只面虎,便有了九牛二虎之力。。。
这是我见过最早见之文字的记载了。。。

虽然我不会。但是我很佩服您求知欲的强烈!

古时人的习惯问题,无典故